<1>鴉片戰爭
1.導火線:虎門禁菸
2.所對國家:英國
3.條約:道光22年(1842年),簽訂「南京條約」
(1)開放港口:開放廣州、福州、廈門、寧波、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(門戶開放)
(2)割讓香港給英國
(3)官員文書平等往來
(4) 賠償英國200萬元
※道光23年(1843年),簽訂虎門續約
1.給予英國領事裁判權:司法主權的喪失
2.給於英國協定關稅權:關稅主權的喪失
3.給予英國片面最惠國待遇
→片面規定該國享有最惠國待遇,另一國無對等權利
*南京條約的傷害是開港通商
*但虎門續約的協定關稅權 傷害較大
*是中國遭受資本主義奴役的開始,是中國封建社會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個歷史轉捩點。
<2>英法聯軍
1.藉口:英-亞羅船事件
法:馬神父事件
2.所對國家:英國 法國
3.條約:咸豐8年(1858)天津條約, 咸豐10年(1860)北京條約:
咸豐8年(1858)天津條約
(1) 對英賠款四百萬兩,對法賠款二百萬兩
(2)允許互派公使(文書平等)
(3)外人可至內地遊歷、傳教
(4)對外增開通商口岸(幾乎全部開放)
(5)使部份外人享有「內河航行權」
→內河航行權:本國江、河、湖、水道上從事航運,不容外國侵犯的主權
→使列強勢力由沿海深入的內地
(6) 開放港口:開放牛莊(後改營口)、登州(後改煙臺)、台南、淡水、潮州(後改汕頭)、瓊州、南京、九江、鎮江、漢口等十處通商口岸
(7) 並在附約中規定鴉片貿易合法化
咸豐10年(1860)北京條約:
(1) 承認《天津條約》完全有效
(2) 開放天津為商埠
(3) 割九龍司地方給英國
(4) 賠償英法兵費各八百萬兩
<3>咸豐8年(1858),與俄國簽訂「璦琿條約」
1.背景: 沙俄政府利用清政府處於"內亂外患交迫"、"正瀕於災難性的困境",派穆拉維約夫強迫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於1858年5月簽訂了不平等的《璦琿條約》。
2.所對國家:俄羅斯
3.內容:
(1) 黑龍江以北的中國領土割歸俄國
(2) 烏蘇裏江以東至海的中國領土作為中俄"共管"
<4>甲午戰爭
1. 原因:日本駐兵朝鮮問題
2. 所對國家:日本
3.條約:光緒21年(1895年),中日簽訂「馬關條約」
(1)賠款
(2)承認朝鮮自主
(3)割讓遼東半島、台灣、澎湖給日本
→三國干涉還遼:俄國想取得遼東半島,遂聯合法、德國干涉,日本無法抗拒,改由中國另付白銀三千萬兩贖回
→台灣成立台灣民主國,抗拒日本接收
(4)允許日本人在通商口岸設立工廠
→使中國本土工業衰弱
*使中國朝野人士呼籲朝廷變法維新
*傷害最大的是列強可以在通商口岸設廠
*加上戰後的瓜分風潮也造成市場被壟斷
<5>八國聯軍
1. 原因:清廷放縱義和團
2. 所對國家:俄羅斯、德國、法國、美國、日本、奧地利、義大利、英國、比利時、西班牙、荷蘭
→餓的話每日熬一鷹(俄德法美日奧義英)
3.條約: 光緒27年(1901),和各國簽訂了「辛丑條約」
(1) 賠款四萬萬五千萬兩
(2) 削平北京到大沽的炮臺
(3) 北京劃定使館區,並由各國派兵常駐